自动化专业(潍柴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1-09-13 人气:1127 发布者:潍柴产业学院临时账号
教育部专业代码:080801 校内专业代码:347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组织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自动化领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能够适应智能制造发展形势,在自动化、智能化工程及相关技术领域从事运动控制、过程控制、人工智能、自动化仪表和设备、电力电子技术、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毕业生通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达到以下能力:
(1)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规范,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并能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
(2)能够独立从事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具有工程项目分析、设计与开发的专业能力;
(3)能够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关注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5)具备工程项目管理与协调能力,具有组织管理、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理解并掌握数学、自然科学、自动控制工程基础、自动控制专业知识,并能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解决自动化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硬件方案、软件方案、控制方案,实现自动化装置或自动化系统,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并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分析,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自动化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能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自动化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自动化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具体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备终身获取和追踪新知识的意识,关注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
(一)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制图、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等。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具有面向工程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金工实习、电工实习、一体化实践(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气液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变频器应用与维护、机电项目综合实践、伺服控制系统实践、数控编程与操作、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智能生产线调试与维护)、专业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岗位见习、跟岗实习、定向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四)学分分布与学时测算表
课程类别 | 学时/周数 | 学分及占比 | 毕业 学分 |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理论 | 实践 | 小计 | 占总学分比例 | 其中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 |||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 650 | 80 | 730 | 33 | 5 | 38 | 22.4% | 2.9% | 170
| |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 192 | 0 | 192 | 12 | 0 | 12 | 7.1% | 0.0% | ||
专业必修课程 | 基础课程 | 560 | 66 | 626 | 35 | 2.5 | 37.5 | 22.1% | 1.5% | |
主干课程 | 296 | 56 | 352 | 18.5 | 3.5 | 22 | 12.9% | 2.1% | ||
实践课程 | 0 | 51周 | 51周 | 0 | 50 | 50 | 29.4% | 29.4% | ||
专业选修课程 | 拓展课程 | 126 | 51 | 176 | 7.9 | 2.6 | 10.5 | 6.1% | 1.5% | |
合 计 | 1824 学时 | 202学时+51周 | 2076学时+51周 | 106.4学分 | 63.6 学分 | 170 学分 | 100% |
37.4% |
四、学制及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3-4年。
五、毕业学分及学位授予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汉语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水平且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修满170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的规定与条件,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